下午15點至晚21點是一日之“秋季”。
人的陽氣一日之收與藏和生與長同等重要,如同成熟的谷物,只有收割進倉,才是真正得到。一日之收而未收,如同谷物遺散未歸,人體會虧欠,不堪重負導致衰敗。
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5節(jié)氣的茶,濃縮了天地收斂之氣,統(tǒng)稱為“秋收茶”。秋季品“秋收茶”,以茶力助人力秋收陽氣。
品秋收茶,應根據(jù)人血清血濁不同,南方北方不同,春、夏、秋、冬不同而區(qū)別對待。
血清者,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靈敏,身體預警機制反應迅速,不易隱藏大病。這種類型的人過酉時之初(17點)后,不飲茶為好。此時是一日之“白露”。茶中興奮元素有可能令人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活躍而難以入眠。
血濁者,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反應相對遲鈍,預警系統(tǒng)不太靈敏。這種身體病藏于身心,不易顯露。這種類型的人,品秋收茶的時間可過一日“秋分”(18點),耐受者可至一日“立冬”(21點)前。血濁者品茶出些微汗,可洗血通絡,祛瘀阻,有利防止經(jīng)脈堵塞。
北方四季分明,晝夜分明。一般情況下,一日“秋分”(18點)之后不品用茶。
南方晝夜溫差和四季冷暖落差不大,品秋收茶可延至一日“秋分”(18點)后。除冬天外,大部分時間晚上令人身心燥熱,陽氣難收。陽氣不能有效收藏,就會浪費能量,使身心欠債。
秋季是收陽氣的季節(jié)。春季、夏季乃至冬季也要收陽氣。因為一日有四季,申初(15點)至亥初(21點)是一日之秋,要收進一日之陽氣;亥初至寅初是一日之冬,要藏住一日之陽氣。一日有效收和藏,才會有充沛的精力生活。所以,四季飲茶均應注重一日收、藏陽氣,此乃茶道。
春天萬物生發(fā),整體上收斂陽氣與節(jié)氣相悖。春天是生陽季節(jié),何以收斂?申初至亥初為一日之秋,收斂陽氣有助于實現(xiàn)春三月“生發(fā)”,是大“生發(fā)”季節(jié)的小“收斂”。
春季之收不宜過,每日秋收在申時。春季的主題是生發(fā),所以每日“秋收”品茶可有微汗,不宜大汗。一旦大汗淋漓,即泄了陽氣。
人無火不活,火過則焦。把握一日之秋申初之后的“小收陽”,恰是春三月的生發(fā)之道。
夏天萬物成長,大開大放,收斂與節(jié)氣相悖。但成長開放程度取決于每日之“小秋收”。如一日“春不生”,人陽氣不舉而昏沉;一日“夏不長”,致身心疲憊;一日“秋不收”,腰背無力;一日“冬不藏”,次日驚恐。
夏三月陽氣大放,人之陽氣與太陽之氣內(nèi)外呼應,同氣相求。身心寒氣可借天地陽氣開放之機排出體外。酉時腎經(jīng)最旺,精華潛藏。
夏季一日之申時飲秋收茶,除收一日之陽外,還有洗血、洗腎、洗膀胱之功,促陰陽相交。夏季萬物呈開放狀態(tài),飲茶可出汗。
把握一日之秋申時“小收陽”,恰是夏三月成長之道。
秋季萬物收藏,“一日收藏”與節(jié)氣相合。每日“秋收”以涼血為目的。郁熱者陽氣不能歸腎化為精華,應品秋收茶收斂,化積熱為腎精,變廢為寶。
秋分后天氣漸涼。品秋收茶要把握適量,防止傷胃,導致胃寒。但熱盛者仍要以秋收茶收陽歸腎,化腐朽為神奇。秋季飲茶不宜大汗,可有微汗。
冬三月是萬物閉藏之時。冬忌汗泄。冬季一日秋收之要,是將身心內(nèi)熱收斂于腎。收則壯腰,失則酸萎,汗出陽泄。所以,冬季一日申初之后秋收茶意在涼血歸腎,而不可汗出。把握一日之秋申時“小收陽”,恰是冬三月藏匿之道。
一年四季晨茶可出汗。春季小汗,夏季大汗,秋季小汗,冬季微汗。晨主頭,早上頭腦茶洗之后,百脈通行無阻,開啟新的一天。